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2018/7/8【禪坐共修】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開示

《參同契》與生活日用如何有關?如何用於生活?監院果毅法師本月有清楚開示。

《參同契》講的是現象界,特別會用對立狀態例如明暗、好壞、前後這樣的狀態來做比對。這些對立,常常出現在我們經驗到的內心交戰,而修行的最大重點,也正在於如何處理自己的內心狀態。

只讀文字常落入文字相,關鍵是文字敘述如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時時刻刻保持內心安定。這種安定並非死氣沉沉的安定,也不是與外界隔絕的安定。不管事、不接電話的安定,是一種騙人的安定,是躲在黑山鬼窟裡的安定。真正的安定是:能處理外境引起內在起伏變化的安定。

《參同契》裡:「執事元是迷,契理亦非悟。」,很值得深入推敲。當我們在傳播佛法或修行運用佛法時,若執著於事相及形式,是「迷」。「契理」不對嗎?領悟佛法道理還不夠嗎?若不廢事又不執理呢?亦非悟?「契理」為何「亦非悟」?

法師進一步引《中阿含》的經文來說明。阿難問佛陀,比丘已至無想處還不得涅槃嗎?「世尊告曰:『阿難!若比丘如是行,無我、無我所,我當不有、我所當不有,若本有者,便盡得捨。阿難!若比丘樂彼捨、著彼捨、住彼捨者,阿難!比丘行如是,必不得般涅槃。』」

捨一切了,但仍非常執著於「捨」的境界,還想繼續留在空的狀態中。佛陀說這不是得涅槃,證涅槃是能「不樂彼捨、不著彼捨、不住彼捨者。」

但這是何等高遠、難以企及的境界!我們打坐時,若有一點小境界,就會很想再來一次,人的本性正是如此。雖說觀念上我們都知道不該執著、貪求,但我們都會想:「剛剛這支香坐得不錯,加油,再來一次。」用方法時還想著「再來一次」,哪能專心在方法上?要再達到境界就難了。但人性就是如此。

人性中想要「趨吉避凶」、「好還要更好」、「常停留在舒服狀態」,那種「貪求」的本性是很難克服的。想克服,只靠打坐是沒用的,還須在生活中常常練習。但該如何練習呢?生活中出現了我們無法控制的境界,我們還想裝作自己很有修行、很能穩當面對與處理……其實自己很清楚,內心並不自在。

不想要的境界就是發生了,不舒服的感覺就是自然出現了。即使是無法控制,但「如何面對」是我們能掌握的。如果我們讓自己有一份安定的力量,讓自己單純看著這個境界,我們就有能力不造作不好的身口意行為。當我們無法好好看著它時,我們可能會說出「別煩我!」「你不知道我在忙嗎?」這類的話,這是我們要去面對的功課,是我們該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與練習。要等到打坐時才去練習這工夫,太有限也太薄弱了。

在蒲團上方法可以用得很好,生活中也能用得上嗎?在蒲團上,用的方法單一,對的境也單純,雖然說這個境也很難面對(難搞的是自己啊),不該想但偏偏想,不想痛但腿真痛,然而,妄想與腿痛都是相對單純的情況,與外境並沒有太複雜的交涉。下坐後的真實生活並非如此。

上坐與下坐之間發生了什麼事?或者說,我們究竟該做什麼?蒲團上練就的一身功夫,下坐後應該要用在動中,在動中練習,在更複雜的境中將工夫使出來,發揮心的力量,如此,回到蒲團上會更得力。上坐與下坐間根本就是互相的,甚至是連成一片的。這就是「不樂彼捨、不著彼捨、不住彼捨者」,也就是「契理非悟」。已經到了這麼高的境界了,不但不執著於事,更不執著於理,這才是真悟,否則仍在迷中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