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2018/12/9【禪坐共修】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開示

我們常常會說自己煩惱太多、無明太重,也聽過「煩惱即菩提」;然而煩惱是什麼?無明是什麼?又為什麼「煩惱即菩提」?果毅法師從永嘉大師的〈證道歌〉中,帶領我們一步一步觀照起心動念,進而發現「煩惱即菩提」的契機、遇見全新的自己。

中國禪宗是如來藏系統,認為人人皆具有佛性,只要如法修行,就能回到本來面目。很多人喜歡親近道場、聽聞佛法,但若不懂得將佛法活用於日常,一旦回到家庭、回到工作場合,依然任由習氣現前、無明橫生,我們如佛一樣的清淨自性,將累劫沉睡。「絕學無為閑道人,不除妄想不求真,無明實性即佛性,幻化空身即法身」。〈證道歌〉開宗明義告訴我們「不除妄想不求真」,也就是要消除對立的概念,不要以為去除錯的就是對的。只要還有一個去除的概念,不管去除什麼,留下的一定還是錯的。

佛法告訴我們要超越二元對立,沒有對錯、不分好壞,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的妄想執著,就如同我們以為無明好像一個實在的東西,以為去掉無明就能生得智慧。其實,煩惱的本質就是佛性。世親菩薩在《佛性論》指出凡聖眾生皆從空出,空是佛性,佛性即大涅槃。空,並非沒有,而是一切都只是因緣和合的暫時現象,一切都在不斷地流轉變化,並沒有一個實在的存在,變化的本質就是空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總是因為喜歡就想貪得,因為不喜歡就起瞋心,常常不自覺地忙著辨好壞、忙著貼標籤、忙著判對錯,陷入二元對立的分別中而不自覺,五蘊身心深受外境影響而波動。「法身覺了無一物,本源自性天真佛,五蘊浮雲空去來,三毒水炮虛出沒」,其實,五蘊就像浮雲一樣飄來飄去,貪瞋癡也是如水泡幻起幻滅。「證實相,無人法,剎那滅卻阿鼻業,若將妄語誑眾生,自招拔舌塵沙劫」,也是在告誡我們有跟無、虛跟實的概念。當證得實相、空性時,對於苦受已無覺受,時間長短也不是問題,這些相對的二元概念都已全然消弭,法空,人也空。「頓覺了,如來禪,六度萬行體中圓,夢裏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當體會到空性,六度萬行也一定具足。果毅法師提醒大家,時時練習覺察自己的念頭,看看自己習慣對哪些事情執著?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執著?進一步提起懺悔覺悟的改過心,依教奉行、堅決更正。

倫敦大學哲學博士Julian Baggini TED發表演說“真實的你存在嗎?”,其中引用《法句經》:「弓工調角,水人調船,巧匠調木,智者調身」。果毅法師以此鼓勵大家時時從緣起觀照,觀照一切都在剎那變化中,也許因為違反直覺、習慣,想要調整過來,需要費一點力氣,更需要堅決的勇氣;但是,佛法的修行,就是老老實實地面對自己,能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,就是讓自己變更好的開始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