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2012「農禪家風.水月相映」義工培訓 — 活動報導

◎文:許常玄

  農禪寺為因應年底道場落成,精心策劃的優質義工培訓系列課程,於九月一日上午熱情登場。主辦單位用心良苦,請來果毅法師、果賢法師和李國隆建築師擔綱主講。吸引了近五百人慕名前來,比原先預定的一百五十個名額超出許多。活動在巷口566廣場舉行,下午三點半結束。

   本梯次報名培訓的,多為法安隊、引禮和接待組等資深的義工,更有不畏舟車勞頓,遠從新竹趕來的精進菩薩。沉穩的隊伍裡,也出現了許多年輕熱切的新面孔,令工作小組十分興奮。農禪寺各組法師和大寮義工,無不歡喜以對,期盼學員們都能有所斬獲,爲未來水月道場的導覽任務,憑添一番新氣象。
  
  課程內容包含:師父理念篇、農禪寺歷史建物和水月道場的建築理念。講師們豐富的學識和幽默的談吐,爲「老農禪、新水月」各自在不同的時空裡,賦予不可磨滅的歷史情感,巧妙的串起了弘揚漢傳佛教的共同使命;更爲提升義工的導覽素質和涵養,適時注入清新的活水。

  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,對 聖嚴法師的理念做了完整的介紹,精闢的分析了一個偉大的宗教思想家,在不同時期裡,對弘化、教學、禪修、念佛、學術研究….等,各有不同的體悟和修證。困頓時韜光養晦,深入經藏且不忘多方觀摩、考察與著作;待學業完成後,已能掌握世界佛教的趨勢和未來弘化的方向,並以漢傳佛教之弘傳為己任。此後,不論是確立宗門上的傳承、成立僧團、密集講經、禪修教學、改良經懺法會、創建法鼓山…..,都不忘以教育和關懷為基礎,努力提升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。

  師父一生閱歷豐富,具有前瞻的眼光和國際視野。中華禪法鼓宗的建立,就是在傳統中有創新,強調層次化教學,禪修與教理都不偏廢的時代創舉。慈悲的果毅法師,在法鼓山的共識裏,亦轉述了師父對弟子們的叮嚀:佛教徒不能關起門來獨修,必須敞開胸懷奉獻所學;唯有先努力提升自己,才有力量去提升他人,進而帶動社會進步。
  
  法鼓文化副都監果賢法師,以風趣的語調,對農禪寺的歷史建物作了深刻的描繪。從寺裏空間的變化娓娓道來,讓人感受到「無常」之如影隨形。老禪寺的鐵皮屋裡有許多共同的記憶,雖然冬冷夏熱,但卻是孕育僧才的搖籃。隨著接引的人越來越多,鐵皮屋就不斷往外擴張。隨順因緣而擴建,一切改變皆以「需要」為前提,正是師父推動心靈環保的最佳寫照。對於農禪寺,人人心中都有一幅畫,山門、照壁、八角亭、蓮霧樹…等等,盡是說不完的故事。來到這裡,就和師父結了法緣。
  
  歷史建物-文殊殿,是東初老人的弘化遺址,也是師父推動心靈環保的根據地。學員們從泛黃的老照片裡回顧過往,由開山農舍的功能演變,一直到與「入慈悲門」同被市府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,都說明著二位大善知識,對淨化社會人心有著卓越的貢獻。

   承攬水月道場工程的大元建設,李國隆建築師從姚仁喜的設計理念談起,利用3D動畫模擬實景,將道場的景(環境)、築(屋宇)和圍(氛圍),做詳實的剖析。建物的材質以清水混凝土為主,並大量採用古拙的石頭、柚木和粗糙的挪威頁岩,再搭以簡潔流暢的線條設計。新建築看起來將給人「舊舊的」感覺,彷彿已住過許久;即使經過流光的淘洗後,也能保持優雅舒適。這種歷經歲月的古感,雖然不怎麼完美,但卻能從原始的紋路和姿態裡看到本來面目。象徵學佛路上本非一路平順,一定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行。而殿旁的石柱、風雨走廊和植栽,也將成爲最天然的空間界定;指引來者在「虛」與「實」的轉化裡,去體會「有圍」與「無圍」的感覺;或者,從互相衝突的材質裏展現張力,跳脫美感。 

  建築師期許人們,從進入山門開始,就能藉由四周景物的變遷,逐漸沉澱心靈。未來,大殿西側的心經牆,和L型後牆上的金剛經文,都將是光影幻化的舞台,而大水池邊的倒影和隨風飄揚的布幔,營造出看似浪漫的情調;其實正提醒著:世事虛幻不定,有如空花水月般稍縱即逝,何需執著?果真,園裡的一石一柱,竟處處都在宣說法味。

  無論是老農禪,或者新水月,都是先人智慧的成果。師父爲利益眾生而籌建水月道場,行深願海令人感動。如今哲人已遠,在頻頻回首的同時,緬懷的不單是老建築裡溫馨的過往;而是承繼師父的精神和理念,正面迎接並勇敢承擔如來家業。而優質義工的培訓,正是承擔重任的開始。在一系列的課程薰習之後,期望人人都能用最謙和柔軟的身段,和最正確飽滿的知見,爲來到水月道場的有緣人,做一番最如法的導覽。

  隨著落成日期逐漸迫近,農禪寺將從九月起,以「感恩.回家」為主題,舉辦一系列的暖身活動。除了陸續推出相關培訓課程,積極培訓導覽義工,接引年輕信眾學佛;也將從十一月起舉辦四場感恩聯誼會和朝山活動,務期處處令人感動。
  
  監院果燦法師期勉大家要繼續努力,發揮農禪寺傳統的克難精神,突破重重難關,將處處不可能化為處處可能。走入「慈悲門」,就要發起慈悲心,讓法船繼續向前航駛,以佛法利益更多人!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