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2017/12/17【禪坐共修】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開示

《六祖壇經》在中國禪宗史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主要是因為慧能大師以佛性論為基礎,主張:人人都具有清淨自性,只要藉由般若空慧的觀照與方法,實證與佛不二的智慧本性,也就是人人都能成佛。然而,知道是一回事,相信是一回事,如何做到又是另一回事。監院果毅法師在本周的〈禪坐共修〉中為禪眾們開示,說明《六祖壇經》的心性說與修行方法,如何幫助我們去除煩惱、明心見性。

中國禪宗在五祖弘忍之前,強調守心、禪坐的重要性。六祖慧能則打破傳統禪宗修行的方法,主張「菩提自性,本來清淨,用了此心,直了成佛」、「自性迷,即眾生,自性覺,即是佛」……,形成獨特的以「識心見性」為中心的禪法理論。自性,就是佛性,也就是如來藏。《六祖壇經》以如來藏思想為主,融合了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,也就是用般若的空觀來去除煩惱的執著,就能夠明清淨的心、見不動的性。

這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事,適合根器利、障礙輕的人;果毅法師勉勵大家,我們一般人還是應該穩紮穩打地修行,要懺悔、受菩薩戒、精進禪修,清楚修行的目標,勤修戒定慧,打破五蘊煩惱塵勞,無住、無念、無相,才能真正解脫。

懂得修行的方法,還要配合佛法的理論。比如八式動禪「身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的引導只是基礎,是接引進入禪門很重要的方法;清楚「身在哪裡,心在哪裡」後,必須了解佛法如何看待五蘊身心,六根如何對應六塵而生六識,最後更要放下身心,才能夠進一步得到無我、不執著的智慧,否則只會停留在身心安定的狀態而已。

果毅法師進一步說明,慧能大師的「明心見性」,當代則是聖嚴師父所提倡的「心靈環保」。「明心見性」,強調成就自心淨土;「心靈環保」則是更進一步主張成就人間淨土。人與人、人與土地、環境,都是相互連結的,綜觀我們大部分的煩惱,可以說是與他人及環境互動而來,學習與其和諧共處,煩惱也就自能消弭。去除心的烏雲迷障,便能見到自心清淨、成就自心淨土;成就自心淨土,客觀地來說,也就是成就了人間淨土,體現了大乘佛教的利他精神。

TOP